廉者常乐、廉心之美14
G30总监办 聂晶
“读书思廉”顾名思义,既读又思,在读的过程中,要理解所读资料,要认真反复地思考自我的行为有否过失,是否时刻持续一颗廉洁的心。同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把书本知识和别人的经验变成自我的东西,务必透过思考这个再加工过程。只有读后而思,才能把读的东西变成自我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引导自我的行为能够廉洁从教。 从小我们就会被家长和老师问到长大之后想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我们的回答都是科学家、音乐家、工程师、医生等等理想化中的人物。究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这个问题分析得最透彻、最深刻、最全面的还是毛泽东同志。他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做人主张,那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所谓“高尚的人”,就是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的人;所谓“纯粹的人”,就是彻底地摆脱了动物本性,能够把自我的欲望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的人;所谓“有道德的人”,就是注重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人;所谓“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就是光明磊落、公道正派、落落大方、襟怀坦荡,“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所谓“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取,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前几年热门的反腐大局《人民的名义》中,高书记与祁同伟在为人民出发的信念中,却一步一步受到影响,最后走向犯罪的深渊,银铛入狱,在贪污腐败之路上一去不复返,导致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还浪费了许多的社会资源。“腐化堕落,起于一念之贪;滥用权力,源于一念之私。”多少前程似锦的党员干部,就是因为这一念之间,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习近平总书记就说过:“想当官就不要想着发财,想发财就不要来当官。”很多党员干部却只想着保障自己的利益,甚至从自己的身边开始出现问题,错误的家风,错误的思想,最终导致党员干部走向犯罪的道路。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那里的“身正”,就是管住自我。管住自我,主要是要做到“四个管住”:一是管住自我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二是管住自我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三是管住自我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四是管住自我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天下之大,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郑板桥不为五斗米所折腰的境界至今为后世所传诵。廉洁如水,滋养了心灵的花朵;廉洁如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廉洁如笔,描绘了发展的前景。之前我观看过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该片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坚持以党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的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正“四风”,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然而,我们部分党员干部贪恋于觥筹交错,流连于纸醉金迷,沉迷于灯红酒绿,奉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刮奢靡之风,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国家形象带来极大的危害。做官是一时一事的事,做人才是一生一世的事。做人是做官的前提和基础。好人不必须能做好官,但要做好官首先务必做好人。人的思想一旦有了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意识,那他只要一有条件就会必然走上贪腐之路。要敬廉崇洁,敬廉崇洁的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要敬廉崇洁就要从小养敬廉崇洁的思想观念。 透过“弘扬廉洁文化 培树清风正气”活动,使我清醒地看到,我们要真正持续正常心态,持续人生清廉,堂堂正正地做人,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前提下,就要注重个人修养,时刻提醒自己,勤奋做事,清廉做人。廉洁文化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感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领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威严,带给我们不仅是优美的文辞,更有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和千年不灭的人格力量。乐者清自出,廉从淡中来,要从自我做起,学会自省,正确看待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也应该以自己的一举一动,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要身体力行,做先进廉洁的先行者,我也坚信祖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形成良好的氛围,每个奋斗者都能长成正直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廉洁之风吹遍华夏大地,敬廉崇洁如春雨,滋润你我的心。
文章分类:
廉洁文化
|